新闻

返回5艺术中心开启绘画新契机

2014年8月17号,《思想的断面:未完成的绘画》在5艺术中心开幕。 

      

《思想的断面:未完成的绘画》展览开幕式    


策展人王春辰认为:“在现代主义绘画当中,很多创新是发现在过程中、发现在未完成的试验中。”而艺术家“在做画过程中,因为作品没有完成,所以在过程中自由地起稿、自由地上色、自由地运笔……完全是一种忘我的状态……”而此次展览也意在“研究绘画在未完成前是什么状态?这种状态与完成的结果构成怎样的心理联系?是紧张?是长舒一口气?是至始至终的忘我投入?还是痛苦着走向完成?”


绘画是一个很直观的东西:一个画面,一眼看过去就能尽收眼底。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Pass,感兴趣的则可以驻足品鉴,在画面的语义与技艺之间流连忘返。然而,无论绘画作品是否能够让人驻足流连,一件绘画作品的完成必然经历了一个艺术家深思熟虑之后的艺术劳作。而最后在展览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多是艺术家自己认为可以拿得出手的一件作品的最终形态。这也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艺术家所应具备的最基本底线。


而王春辰似乎是在有意的要将绘画的一部分后台区域开放给观众,以期产生另一种对话的可能,这种对话关乎艺术家的工作方法,关乎绘画的生成,似乎也关乎现代主义的美学趣味,也有可能关乎个别艺术家的隐私。


在本次展览的作品里,或多或少的都透露出艺术家的工作方法与个人美学:陈文波的《模型》在草稿阶段就已经显现出了他的绘画风格,严谨,精致,迷幻,彩色的轮廓线将画面切分开许多区域,为下一步的涂色工作做好了铺垫。而因为没有填充颜色,轮廓线内部的色彩变换在这里被凸显出来。观众能够结合陈文波的作品风格来解读这些彩色的轮廓线的功能,甚至能够借此感受到艺术家的细腻。



                                                       模型,陈文波,布面油画,200 × 150cm,2014


吕山川呈现出来的则是完全相反的工作方式,作品《开斋节》画面的上半部分还保留着充满激情的起稿痕迹以及色彩区域的标注,画面的下半部分则是层层叠叠的色彩、厚重颜料和自由的笔触。



                                                        开斋节,吕山川,布面油画,184 × 140cm,2014


同样的未完成,不同的方法论。我们可以借此一睹艺术家个人美学的形成,也可以由这里追溯到艺术家的思考路径。甚至能够通过这些作品窥探到艺术家的性格及其性格对其作品的影响。一下子呈现出二十多位艺术家后台程序的机会并不多,更何况这些艺术家各自的后台编码又都各不相同。


在开幕致辞的时候有参展艺术家表示:认为这个展览的画都是已经完成的作品。这又将我们引向另一个探讨的区域:一件绘画作品在什么意义上才算是已经完成的?观众可以误读,也可以悟读。但是这个权力永远都不在任何人的手里,因为只有艺术家才能够决定自己作品的最终形态。真正的艺术家是真正的造物主,艺术家在给自己的作品塑造最终形态的过程里,必然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至高无上的意志。在这个意义上,本次展览呈现的也并非只是一些未完成的绘画,而是一个大写的“艺术家”的创作定格。这个定格的意义不仅对于观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甚至对于艺术家的自我认知,对于绘画的生成,对于绘画的更多的可能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展厅里呈现的作品完成之前的状态,如同《罗拉快跑》的时光倒流,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启动的契机。而这个契机促成的,是无穷的可能。




                                                            《思想的断面:未完成的绘画》展览现场




返回

Top